<
    许苏接过试卷,轻轻鞠了一躬:“谢谢老师。”

    回到教室,将手里的卷子放在自己桌上,许苏走到席子容的座位旁,对方正低着头看一本英语书,没带中文翻译的版本。

    “……”许苏伸出手敲了敲他的桌子,“班长,吴老师让你去他办公室。”

    班上静悄悄的,席子容抬头看见是她,楞了一下,说了声好。

    这是两人被传绯闻后,第一次接触,当着全班的面,落落大方。

    马上就到国庆了,第一次月考时间定在国庆节后,比起高二高三的学长们,高一的学生还是有国庆假期的。

    放了三天假。

    许苏提前几天就跟陈淑兰两口子说了,打算趁国庆节放假回康县看看外婆。

    想着帮自己带了十几年孩子的亲妈,陈淑兰难得大方了一回,给了来回的路费后,又另外掏出两百块钱给许苏,让她给老人留着买点想吃的。

    许苏跟几个初中同学坐同一班车回了康县,到了县城后,又转了一辆回乡下的车。

    路上一共费了四个小时,早上从昌市出发,加上转车的时间,一直到下午一点多才到了她重生回来的地方。

    许外婆家没有装电话线,所以许苏回来没有提前联系,到家的时候,大门紧锁,外婆没在家。

    她熟悉的往隔壁大舅舅家走去。

    第26章 这个妹妹长大后是个恋爱脑啊。

    许外婆育有两儿两女,陈淑兰排行老小,上头两个哥哥一个姐姐,数她现在过的最好,毕竟也是市里有房的人。

    许苏的大姨叫陈淑梅,嫁在隔壁村,生了两儿一女,对比陈淑兰这个亲妈,反倒是这个大姨让许苏更亲切。

    陈淑梅的日子也不好过,和自家男人在地里刨食供着三个孩子上学,但每次回娘家,她都会给许苏这个外甥女带点零嘴,几颗奶糖,两个橘子,反正每次都不会空手来。

    许苏的两个舅舅的家都是泥砖房,两兄弟的房子并排,是许外公在世前就帮着他们建好的。

    又一家分得十几亩田,靠着地里的产出,和农闲时候偶尔去城里做点小工,来攒家当。

    日子都过的很苦,不过他们对许苏都不差,包括两个舅妈,从没给过她脸色看。

    前十六年,哪怕是寄人篱下,许苏也过的很幸福,反倒是回了亲生父母身边,过起了看人脸色的生活。

    大舅妈在院子里晒东西,见到许苏回来,眼神一亮,“苏苏回来了,快,里面坐,我家妮妮刚刚还提起你呢,猜你国庆节会回来看看,没想到一转头就真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屋里头的表妹陈妮听见声音跑出来,看见许苏也是开心的大叫,一把抱住她:“姐!你终于回来了,市里好玩吗?你们学校放几天假啊?能在家里待多久?”

    陈妮是大舅的小女儿,比许苏小一岁,今年初三,上头还有个哥哥叫陈乐,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,已经去了鹏城打工,只有过年才回来。

    “我们学校放三天假,能在家里住两天,三号坐车回去。”看到年轻了十几岁的表妹,许苏笑容很真实,她问:“外婆不在家,是去哪块地里了?”

    许外婆今年六十出头,常年劳作身子骨很硬朗,自己种了两亩地,两个儿子帮着春种秋收,另外还有好几块菜地,位置许苏都知道,但是她不确定现在外婆去了哪一块地里。

    陈妮说:“奶奶和我爸还有小叔他们吃完饭就去后山那块地里摘花生去了,我写完作业也要去的。”

    陈妮和她妈说了一声,跟许苏去了隔壁小舅舅家,喊上了小舅舅家的两个表弟,四个人一起去地里找许外婆。

    大表弟也是读初三,叫陈冬,小表弟陈军这学期刚刚小升初。

    许苏在外婆家读书时,只要放假在家,几个表弟表妹的学习有哪里不会的,都细致的讲解,一点点掰开揉碎了讲给他们听,用他们的话说,那就是比老师都讲的明白。

    见到许苏回来几人都很高兴,一路叽叽喳喳的一边聊一边跑去地里找许外婆。

    远远的就看见两个舅舅和外婆在地里拔花生,其实花生地不算大,三个人一下午就能将花生收完。

    看见几个孩子中的许苏,许外婆站了起来,语气关切:“回来了?这回能在家待几天?”

    时隔一个多月,再次见到活生生的外婆,许苏眼里又控制不住的流出来,强忍着鼻酸说:“放了三天假,我三号下午再坐车回市里。”

    “哭什么?在市里受委屈了?”许外婆眉头一皱,“你爸妈是不是给你脸色看了?”

    大舅陈国华是个普通的农村汉子,他正在弯腰甩花生根部的泥土,听见这话转头看了过来:“跟舅舅说,真要受委屈了咱们就转回县城上学,别怕,舅舅供你上学,不要他们养。”

    小舅舅陈国强也认可的点头:“你爸妈也真是,这么久没见闺女,也没想着弥补一下关系吗?”

    许苏摇头,一眼都舍不得错开的看着眼前的老人,“他们没有给我脸色看,我就是想外婆了。”

    许苏前世国庆假期没有回来,那时她刚到新家没多久,不敢跟父母提什么要求。

    当时的想法是盼着过年的时候,陈淑兰能带她回娘家拜年,结果过年纺织厂只有六天的假。

    来回一趟又要转车很麻烦,陈淑兰就没有回乡下娘家拜年。